2月22日上午,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的“对话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蓝厅论坛成功举办。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亨利·保尔森、陆克文、郝平、莫里斯·格林伯格、崔天凯等先后在开幕式致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是本次论坛的主要承办方之一,承接大量会务与中外嘉宾邀请事务,并主持分论坛二。
从2019年8月20日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环球时报》英文版开设“Wang Wen on Changing World”专栏,每周二刊发文章。以下为每期文章汇总:
导读:中国金融的开放是历史的趋势,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金融开放的逻辑起点。金融开放需要法制基础、契约精神、透明度和人民币长期信用等软实力的支撑。
金融科技在过去十几年中迅猛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也遭遇很大挑战,产生了严重问题,并导致了困惑、争议乃至误区。科技和金融的关系是什么?互联网金融特别是P2P的教训和启示是什么?金融科技在未来的“新金融”中如何定位?面对P2P导致的一地鸡毛,我们不应该试图将其与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创新简单切割,而应该去总结和反思,把它当成我们付出昂贵的试错成本之后所拥有的宝贵财富,在此基础上为未来金融科技发展理清方向,也避免再次陷入“雷区”。
建设网络强国不仅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需要,更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升我国在数字地缘的国际竞争中的软实力。一方面,建设网络强国,实现互联网核心技术的掌握和领先,有助于增强我国在参与全球网络空间建设中设置技术标准的权力。
今年我国的新冠疫情可望在新冠疫苗有效和大规模接种的前景下于下半年步向完结,从而经济复苏进一步加快。如此,宏观经济政策从宽松状态回紧而向正常状态回归,即宏观经济政策的正常化,是必然之势。但问题是正常化的步伐与时机,是快步并匀速的正常化,还是逐步与择机的正常化?笔者认为应该是后者,即正常化应该审时度势,根据形势的变化调节步伐并把握时机。
编者按:2020年,我国经济在极不平凡之年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GDP同比增长2.3%,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预计将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的情况下,我国国民经济稳定恢复,主要目标完成好于预期。《稳中求进,中国经济为什么能?》将从不同维度,深度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内核力量与前进动力。
全球美元流动性处于充裕状态是美元指数走软的基本原因。从2020年5月18日美元指数跌破100开始,截至2021年1月22日,美元指数为90.21,跌幅接近10%。从图1来看,90左右的美元指数只能称为偏弱状态。相比2008年4月美元指数大约在71-72之间运行来说,现在的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了如此的规模,美元指数还能保持在90左右运行,美元走势已经不算弱了。当然,其他央行也采取了大规模的扩表,美元指数的强弱是相对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