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银行主承销的“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成功发行,这意味着由6家银行承销的全国首批碳中和债全部完成发行,发行金额合计64亿元人民币,对应支持的绿色项目预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4164.69万吨。
如果不是因为疫情严峻,美国去年五月启动了夏延山(Cheyenne Mountain)战略指挥部,很多美国人可能已经忘记了这个在冷战中建成的“末日地堡”。
在世界经济大花园中,各国各自特色的经济在疫情和发展动力不足双重压力下,少了许多争奇斗艳的景象,到处都显示出如同霜打风吹一样,个个萎靡不振,蔫头耷脑的状态,唯有中国依然充满生机,经济上一片春意盎然。中国的经济依然“自是花中第一流”。
中美关系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任何一方的成功都不必以另一方的失败为代价。两国需要努力从各自繁重的内政议程中寻找更多的共同利益,寻求内政契合点,进而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中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可见,我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还需要十几年的艰苦努力和奋斗。
投资强调路遥知马力,我们要加强学习,牢记哪怕是上述一两个真谛,对于个别走在曲折投资道路上的投资者,可能要汲取一些教训,把失败变成成功之母,百炼成钢,但要知道,人类克服弱点很难的,正如黑格尔所言:“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应该反过来想,中国可能是美国解决自身问题的一个伙伴,而不是造成美国问题的原因,重建政治互信,首要解决认识论问题。理解中国共产党是重建中美政治互信的关键。因为美国对中国的误解、误判,集中在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
当下,中印双方按照第九轮会谈达成的协议完成了脱离接触,并完成了班公湖北岸和南岸的地面恢复。随着双边关系的缓和,有消息称印度将批准来自中国的45项投资,其中可能包括长城汽车和上汽集团的投资提案。蓄意挑起争端的印度为何选择在此时撤退?未来印度在边境问题上是否还会反复?中印经贸合作会呈现新态势吗?围绕这些问题,观察者网专访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刘宗义。
本文为罗思义最新文章《The Increasing Interaction of China and the ‘Global South’》,全文26000字,从毛泽东《论持久战》与当前国际局势出发,分析了世界经济趋势、地缘政治和中美关系的影响因素。文章第一部分从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入手,分析中国经济一枝独秀贡献巨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就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引擎,这将深刻改变世界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和力量对比,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也将在未来中美竞争和博弈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贸易平衡问题是中美间竞争的一个结果;中国会在全球化与多极化两方面来推动中美间的关系,并且发挥重要作用。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中美间的贸易竞争仅仅是全球竞争格局中的一部分,因为两国之间的贸易仅占全球贸易的5%。而很多人认为贸易平衡与投资是固定,但其流动性与扩张是最大的特点。